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歸故裏

關燈
歸故裏

待英州穩固之後,裴璟北上而去。

他和裴瑜都擔心長安王與北地小國勾結,若是如此,那整個大齊北境的戰事會更加危急,畢竟赫塔常年在伏珈山一代過活,只要他們越過伏珈山,就能和旁邊的連脂、北明連成一氣,若是

長安王再許諾些什麽,那就更可怕了。

兄弟二人商議,裴璟北上包抄,裴瑜南邊作防,要在四月春耕之前把長安王主力消滅,否則春耕人力不夠,又影響百姓今年的口糧,原本就因為戰事耗費了不少糧食,再耽擱下去就要發生饑荒了。

裴璟離開前,裴瑜頗為擔心,即便有太子身份加持,可裴璟孤身一人去,那些不願跟隨長安王叛亂,尚歸心大齊的北地彪悍守軍恐也不信服於他,到時兵調不動,令不願意聽,竹籃打水一場空。

裴璟知道他的擔心,笑笑道:“前些年在外辦差,倒是結識了幾個好友,他們在北地頗有身份,此番也心向朝廷,我去那邊正好。”

他似乎不願多說,可這坦然的模樣讓裴瑜打消了心中的懷疑,雖自小與這個弟弟關系不甚親切,可他自認二人間的交際更有些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的味道,無論人品氣度,還是文武才華,裴璟確實是人中龍鳳。

想必他也不是貿貿然做事的人,定是心中有分寸。

待送裴璟離開後,裴瑜固守英州,又朝上追擊,意在分散長安王兵力,給裴璟留點時間。

北地戰事激烈,意想中的速戰速決沒有做到,一封一封緊急軍情送往上京,讓皇帝徹底了解

自己這個兄弟已是對皇位垂涎已久。

這樣規模宏大的兵力非得數十年才能布置而成,恐他早早起了奪取的心思,如今時機成熟才敢反撲。

皇帝病重,太子被廢,能拉攏的臣子俱已拉攏,此時不反何時反。

姜淮念著北地來的戰情,皇帝正坐在龍椅上輕輕捏著自己的眉心,似是極為疲憊。

“哥字嶺折兵一萬,蓄兵一月仍未攻占,現需補長錦倉糧草,弓箭若千。”

戰事的消耗從來是一日千金,北地戰事每發急報必要糧草,可調動、運送皆要功夫,路上要耗費糧草亦是大數,戶部已忙得焦頭爛額,戶部尚書李奉年每日在政事堂哭爹喊娘,說是北地戰事一直沒個停歇,糧草不足,又難以運送,實在無力準時運至北邊。

皇帝看向裴珩:“你給個主意,糧草不足該如何解決,糧草難運又該如何解決。”

裴珩最怕這樣的問話,他看了一眼爹爹,小聲道:“百姓疾苦,若是再向他們征糧恐會引起民怨,對朝廷不利,可兒子也只能想到向民間征糧這一個方法了。

皇帝又看向姜淮,女人明眸善睞,淡然之下卻是大智慧,姜淮曉得陛下已對宮中之人朝中之人生疑,已覺長安王的細作已混入宮中,現下唯一能信的就是她和裴珩。

裴璟北上的消息已經傳來,一時之間他是回不來上京主持大局了。

她一時無奈,好像不想插手政事卻是不能的了。

陛下要她死,她卻還在這裏勞心勞力為他做事,這是不是有點下賤?

可如果此時上京有三分松懈,三分無能,那對北地正在浴血奮戰的將士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。

何況,裴璟還在那裏。

若她出的每一分力都能化解一點北地危機,她覺得再也沒有值得計較的了。

“如殿下所言,冬月過半,百姓自己吃的糧食已不足,便不能再向民間征糧,以免引起民變。二皇子雖已在英州屯田,可一時之間卻得不到糧食,解不了燃眉之急。現如今唯一可行的,便是從江南道入手。”

江南道,那是讓皇帝又愛又恨的地方。其下轄五州,地勢平坦,江河密布,農業發達,是大齊有名的糧食廠區,上上小小不知供養了大齊多少地方,又因靠近東海,往來船只頻繁,商業發達,每年所繳賦稅驚人,讓其他路望塵莫及。

可是,那裏也是先皇後的家鄉,幾年前先皇後逝世,皇帝鏟除江南道梁家,又處理了那裏大大小小官員數十人,極大傷害了皇家和江南道的關系。

“江南道是富庶之地,若是他們肯出糧,那北地糧食危機便能化解,至於軍械、醫藥等,皆可由江南道守將一同運送。陸路運送太慢,路上耗費糧食過多,又要征伐民夫,勞民傷財,可江南道靠近東海,便可海運糧草。因北地戰事,不少與北地做生意的商船現下只能停在江南道,朝廷可以出錢,由這些船隊負責運送糧草,一來他們有船有人,我們不用再操心其他,二來也可以散財於民,百姓有了事做便不會生出變故。”

一旁的裴珩聽得連連點頭,這麽好的辦法,怎麽他就想不到。

可是一想到那裏是江南道,他心裏又疙瘩了一下。

當年娘娘的母家梁家被爹爹鏟除,為了打壓江南道的囂張氣焰,那年朝廷不準有江南道的任何考生參加當年春闈.

雖然後來江南道的官員百姓確實低調了許多,可朝廷和他們的關系也不是那般好了,爹爹千秋節時江南道百姓聚眾赴京,獻寶送銀的場景再不出現,曾經上供的奇珍異品亦淪為平常……

皇帝顯然也知道這個辦法最是可行,即便他再不喜歡那地,也知道只有江南道出得起這物力和人力……可無緣無故江南道的百姓怎麽會給朝廷送糧?

姜淮斂眸,微微低下頭去:“當年因大齊皇後梁後出身江南道,那裏的百姓以此為榮數十年。

梁家也曾是當地的大姓,雖後有梁家人為富不仁,借皇後勢逞兇行惡,可梁家祖輩對於江南道的富庶有不可磨滅的貢獻,江南道人感激梁家也不足為奇。只是……”

“只是後來梁家被朕鏟除了”皇帝看向姜淮,眉宇生怒:“你是在說朕昏庸行事,斬錯忠良嗎?”

這個朕字一出,姜淮裴珩雙雙下跪,只道“陛下恕罪。”

姜淮依舊道:“梁家罪有應得,梁昆被斬首也是為民除害,百姓不會在此上多有異議。可是梁後仁德,深得江南道百姓愛戴,若是陛下能滿足梁後遺願,遷陵南下,或許能稍稍修覆朝廷與江南道的關系。”

皇帝冷哼一聲,他看著姜淮低頭不語,雖然雙膝跪地,可那身幹卻挺得直直的,一點兒也看不出是在認錯。

他從未後悔鏟除梁家,即便知道梁家不至於全部滅族他卻還是下了狠手。

當年江南道以梁家馬首是瞻,梁昆儼然已成為江南道的皇帝,因為有這樣強勢的娘家,皇後在他面前有時也不願多讓。

這樣一個頑疾怎麽能讓他繼續發展下去!

可現在,一個奴婢在指責他做錯了事。

若是要江南道出糧,難道是要他為梁家“平反?”難道是要他在大齊百姓面前承認他錯了?

難道是要他再為江南道的百姓又立一個“精神支柱”?

絕無可能!

最後姜淮因觸怒龍顏被趕出政事堂,裴珩緊跟其後,不願多留。

待二人到了金季園,緊張的氣氛消失殆盡,二人相視一笑。

裴珩一臉感懷:“雖說梁家可惡,可娘娘卻是無辜的。當年她為梁家死,爹爹卻仍無半點憐惜之心,甚至不顧她要葬到家鄉的遺願強行將她葬於朝兮陵。現下好了,他恐怕要丟面子了。”

政事堂說那番話前姜淮也曾害怕會觸怒龍顏,可看到陛下惱怒的樣子她竟然覺得有些解氣。

是為裴璟,也是為皇後

這個被皇後壓制的大半輩子的皇帝即便鏟除了她身後依靠的大樹,卻最後也要在皇後面前屈服。

當年皇後留下遺言,她不願與帝王葬於一處,只願死後葬於江南道。

可大齊沒有一個皇後是不同帝王同葬的,皇後的這個遺願讓皇帝感受到了她的不屑與嫌棄,

他自然不肯失了帝王臉面,還是將皇後葬於朝兮陵。

生前被裴姓禁錮,死了也不得安息。

裴璟曾因此事與帝王有過爭執,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禁閉和羞辱。

如今北地的戰事不會給他多少時間考慮的,向江南道屈服才是唯一的辦法。

再來,他既存了讓裴璟繼位的心思,自然不能讓梁家太難看。

果然,北地送來的急報越來越多,英州又連日下雪,往那邊運糧的道路被雪堵住,十分不好走,皇帝這裏也坐不住了。

姜淮又被召至政事堂,閑暇已久的禮部官員俱在其中,一同商議先皇後遷陵一事。

在遷陵之前,皇帝沒有重翻舊案,梁昆偽造禦寶,貪贓枉法是板上釘釘之事,不得更改。

可還活著的梁家人卻得皇帝大赦,朝會之上,皇帝當堂宣布對梁家的赦免,他們可以脫了奴籍恢覆平民之身,可以從千裏之外的流放地回歸家鄉,梁家早早逝去的梁老太爺被皇帝追贈為太師,個別梁家子孫贈官從八品上。

朝野震動,旨意傳到江南道,當地百姓官員好像又看到了昔日的榮耀。

皇帝是不是不像當初一樣繼續壓制江南道了。

得知先皇後要魂歸故裏,江南道高門商言出銀十萬兩為先皇後買下山頭修築陵寢,以後史書上也可以為自己添上一筆。

有其他富人商量聚眾上京,要親迎先皇後歸來。

人已故去,榮耀尚在。

於是,那個在北地作戰的太子殿下又成了江南道人追隨的對象,先皇後是江南道的人,太子亦有他們江南道的根基在,他日登基,那此地便是大齊“龍潛之地。”

未來光明,眾人心甘情願送出糧食助太子一臂之力,休息已久的大船裝滿糧草自南向北,行駛在遼闊無邊的東海上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